摘要:行星地质图是深空探测的重要成果表达形式,也是行星矿产资源调查与储量估算的基础数据。虽然各个国家对行星开展了大量的探测活动,但关于行星地质制图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制图成果集中在20世纪,并且各国的行星地质制图标准有较大差异。本文研究梳理了行星地质制图的发展历史和各国现有的行星地质制图体系。目前美国有较为完善的行星地质图制图体系,欧洲航天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在美国绘图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非标准制图产品。中国也在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图标准。未来,随着不断获取高质量的探测数据,中国将会形成更为完善的行星制图体系。
摘要:多模态影像匹配方法已在地球多源遥感影像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月球多模态影像的匹配尚缺少对比性研究。为了实现高分辨率月球光学图像与SAR图像的高精度匹配,本文选择月球中纬度、低纬度、南极、北极等多个实验区影像,使用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基于区域的CFOG(Channel Features of Orientated Gradients)、HOPC(Histogram of Orientated Phase Congruency)和基于结构特征的RIFT(Radiation-variation Insensitive Feature Transform)、HAPCG(Histogram of Absolute Phase Consistency Gradients)、HOWP(Histogram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Weighted Phase descriptor)和深度学习SuperGlue、LoFTR(Local Feature TRansformer)共8种特征匹配算法进行实验比较研究,通过正确匹配点数、均方根误差、重复率和覆盖度4种指标对匹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HAPCG算法使用了各向异性滤波并结合绝对相位方向梯度直方图构成特征向量,匹配效果最优。LoFTR算子使用了自注意层和互注意层机制,对纹理贫乏的月球影像效果次之。HOWP和SuperGlue匹配效果居中。CFOG、HOPC和RIFT效果最差。SIFT未能实现匹配。匹配点的分布和成像光照条件、影像重叠区域相关,中低纬度地区匹配效果优于南北极地区。对HAPCG匹配结果的Stokes第一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雨海和高地实验区的匹配点的散射特性参数的平均值高于南极北极实验区,和地形特征相符。散点图显示出HAPCG匹配点对应的Stokes第一参数和光学影像灰度值存在相关性,证明了HAPCG对非线性辐射差异较大的月球光学影像和SAR影像匹配的稳健性。本研究为月球光学影像和SAR影像匹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有助于月球多源数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