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面沉降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地质灾害。北京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发现早、监测时序长,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可以为地面沉降的防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时空主成分分析ST-PCA(Spatial and Tempor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将一组互为相关的变量转化为另一组新的不相关的变量的数学变换方法,在地学领域用于提取时空数据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演化特征。本研究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获得北京平原区2010—2016年长时序的地面沉降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T-PCA方法揭示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的趋势特征、波动特征,相应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时间主成分分析方法TPCA(Tempor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第一主成分TPC1分析发现北京平原区整体呈现为空间分布不均匀沉降的特点;第二主成分TPC2分析发现在沉降速率>30 mm/a的沉降漏斗区呈明显的、南北分化的季节性差异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北部地区夏季沉降量较大,南部地区冬季沉降量较大。(2)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第一主成分SPC1分析发现大部分地区具有沉降为主的特征,地面沉降呈持续的、线性下降的趋势;第二主成分SPC2和第三主成分SPC3分析则发现在轻微沉降区和非沉降区年均沉降量接近于0 mm/a,但是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总之,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在时间上呈持续性线性趋势与季节性波动相结合特征,空间上表现为分布不均匀与区域集聚特征,沉降漏斗区则更表现有时空叠加效应。
摘要:遥感图像中目标尺度变化大、目标密集分布、相似地物易混淆、背景复杂干扰多以及图像细节不足,现有的旋转目标检测算法通常存在较高的计算负担,并且在精度上仍有提升的空间。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改进当前领先的YOLOv9检测器,开发了一种高效而准确的遥感图像旋转目标检测器RSO-YOLO(YOLO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with Oriented Bounding Box)。首先,利用一种低照度遥感图像辅助数据增强模块,用于改善弱光、噪点、模糊和对比度不足等问题;其次,设计了一个解耦的角度预测头,使算法拥有对遥感目标方向的感知能力;其次,在模型中引入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交并比KFIoU(Kalman Filter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以解决旋转目标表示引起的角度周期性问题,使用分布焦点损失DFL(Distribution Focal Loss)学习旋转边界框的分布,减少高斯建模方法中近正方形目标的角度不准确问题;再次,创建一种面向旋转目标检测的动态标签分配策略,在分配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交并比(IOU)与类别得分(Scores),从而构建更好的能够反映目标特性的样本空间;最后,使用基于海林格距离的概率交并比(ProbIoU)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减少非极大值抑制的计算负担。将本研究提出的遥感图像旋转目标检测器在DIOR-R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与多个典型的旋转目标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RSO-YOLO方法综合检测精度达到81.1%平均精确率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位居第一,且能够保证检测的实时性。此外,使用辅助数据增强模块后可提高1.5% mAP。综上,本研究提出的RSO-YOLO能够同时兼顾旋转目标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对海事与机场监测、城市管理、灾害评估、农林巡检等遥感场景具有工程落地价值与应用潜力,亦为后续面向低照度与复杂背景条件的旋转检测研究提供可复用的模块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