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27 10
    封面故事

      国产遥感卫星历史数据再定标共性技术

    • 胡秀清,王玲,张鹏,徐娜,漆成莉,徐寒列,何兴伟,何玉青,陈林,孙凌,卢乃锰
      2023, 27(10): 2229-2251. DOI: 10.11834/jrs.20233359
      星载光学载荷历史数据再定标综述
      摘要:经过三十多年努力,中国气象、陆地、海洋、环境减灾星座等已经形成了系列化、业务化发展的态势,国产多系列遥感卫星积累了较长时间连续观测资料,这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变化检测提供了可能性。要发挥卫星观测历史数据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必须解决不同卫星之间、同一卫星全寿命期遥感载荷的高精度一致性辐射再定标问题,构建统一的历史辐射基准和精细再定标模型,使得不同仪器、不同时期的观测资料具有可比性。本文综述了星载光学遥感仪器历史数据再定标的方法和思路,包括发展地球稳定目标和天体月球的辐射基准模型,重构长序列历史数据再定标精细算法模型。论文系统介绍了如何构建历史数据再定标的地球稳定目标—沙漠、冰雪、深对流云(DCC)等辐射基准模型,以及用于交叉定标及基准溯源的典型参考仪器及基准数据评价。本文还综述了光学载荷历史数据再定标模型重构需要综合考虑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影响辐射定标不确定性的杂散光、串光、偏振等要素的影响机理,并采用仪器定标全链路仿真和关键定标参数精细重构,建立仪器响应的短周期波动订正模型和长周期衰变模型;构建仪器响应与空间、光谱、热学、轨道等内外要素关联的精细定标机理模型;开展仪器响应的多目标跟踪和长序列宽动态综合定标系数推算,并采用计算智能的相对定标技术,实现卫星长序列历史资料的自动再定标和长周期衰减订正,建立同一仪器寿命期内辐射响应及衰变特征模型。本文综述的历史辐射基准、再定标模型及定标的影响机理等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历史遥感数据再定标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思路,为进一步提高遥感数据长期定标质量和可靠性奠定了理论方法基础。  
      关键词:历史数据再定标;辐射基准;精细再定标模型;仪器衰变模型;定标机理模型   
      737
      |
      544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283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谷松岩,郭杨,谢鑫新,何杰颖,窦芳丽,吴琼,王振占,张升伟,安大伟,武胜利,张鹏
      2023, 27(10): 2252-2269. DOI: 10.11834/jrs.20221436
      风云三号卫星微波载荷历史数据再定标
      摘要:本文在综述国际上星载微波辐射计历史数据再定标技术基础上,介绍了风云三号卫星微波载荷特点,综述业务辐射定标和历史数据再定标共性技术,阐述风云三号卫星微波载荷通过仪器系统全链路辐射传递仿真构建在轨特殊工况辐射修正模型后,以国际参考载荷为参考消除代际间辐射差异的历史数据再定标技术路线;简介了风云三号卫星微波载荷在轨基本业务状态以及历史数据再定标研究成果,再定标生成的风云三号微波长时序L1科学数据集,经与国际同类载荷交叉比对表明氧气吸收通道长时间序列亮温数据RMSE为0.77 K,标准差为0.28 K;水汽吸收通道再定标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RMSE最优达到0.80 K,标准差为0.20 K;窗区通道以23.8 GHz的V极化通道为例再定标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RMSE最优达到1.29 K,标准差为0.15 K;在定标后最大RMSE不超过1.5 K。风云卫星微波载荷与参考载荷之间具有非常好的辐射一致性。风云三号卫星微波载荷历史数据再定标结果为后续建立风云卫星微波载荷基础气候数据集(FCDR)、和包含关键气候变量的网格化气候数据集(CDR)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关键词: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微波大气探测仪;微波成像仪;历史数据再定标;交叉定标   
      950
      |
      385
      |
      1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5337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王玲,胡秀清,徐娜,陈林,张鹏,徐寒列
      2023, 27(10): 2270-2282. DOI: 10.11834/jrs.20221587
      沙漠稳定目标方向反射率参考模型构建
      摘要:陆地稳定目标的地表反射率是利用反射率基法对卫星传感器进行辐射定标的关键参量。但对于国产历史遥感卫星的光学载荷,同步观测的稳定目标地表反射率数据的缺乏,是对其进行历史再定标工作的主要难点。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全球典型沙漠稳定目标的逐月方向反射率参考模型,并基于独立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模型精度验证及辐射定标应用示范研究。验证结果显示,国外目标的方向反射率参考模型不确定度优于国内目标。国外的13个沙漠目标中,有12个目标的模型误差在±3%以内,其中Libya 4可低于±1%;在国内,有6个目标与国外这12个目标的模型精度相当。辐射定标应用示范结果显示,本文构建的稳定目标方向反射率参考模型可以代替实时的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用于遥感仪器的辐射定标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国产卫星光学载荷历史数据再定标中缺乏地面反射率同步观测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在轨遥感仪器的辐射定标,可避免频繁下载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的问题。  
      关键词:遥感仪器;辐射定标;反射率;BRDF;稳定目标;MODIS   
      896
      |
      362
      |
      1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406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王振占,肖雨伟,王可昕,张升伟
      2023, 27(10): 2283-2294. DOI: 10.11834/jrs.20221446
      FY-3C微波湿度计-Ⅱ数据的再定标模型
      摘要:星载微波湿度计观测的地球表面和大气的亮温是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源。由于微波湿度计系统响应特性差异、在轨工作条件的变化,以及星上定标基准的差异,不同卫星微波湿度计、同一微波湿度计数据在长时间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这些偏差不进行修正,则会对长时间序列应用(如气候研究等)具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由于微波辐射目前还不存在绝对基准,无法通过地面绝对基准的传递进行星上数据的绝对定标,因此需要利用其他相对定标方法对湿度计的稳定性及其变化特征进行评价。本文基于OMB(模拟和观测数差)定标的思想,结合微波湿度计的系统响应特性和星上定标基本原理,建立了微波湿度计定标偏差的校正模型—再定标模型,从而实现历史数据的一致性定标。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再定标模型后,FY-3C微波湿度计-II定标结果的时间序列稳定,原始OMB偏差中的各种异常波动现象得到良好修正。由于该模型是基于微波湿度计的系统响应特性建立的,因此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FY-3系列卫星微波湿度计数据的定标偏差校正,实现FY-3系列卫星微波湿度计数据的一致性定标。  
      关键词:FY-3C微波湿度计;定标偏差;OMB定标;系统响应特性;星上定标;再定标模型;卫星数据的一致性   
      721
      |
      270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5598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王阳,钮新华,张锷,陈帅帅,胡秀清,张冬冬,王向华,熊千千
      2023, 27(10): 2295-2306. DOI: 10.11834/jrs.20231599
      FY-3B/VIRR真空红外定标辐射响应度一致性校正
      摘要:在真空红外定标过程中,扫描辐射计系统响应度常受到试验污染及探测头部温度非一致性等因素影响,导致各通道获取定标系数及铂电阻转换系数不准确。为校正系统响应度的不一致性,可基于黑体辐射源恒温模式下的辐射稳定性和红外探测系统通道单一定标状态下响应度不变性,利用红外定标中的面源黑体及星上黑体变温数据,构建内外黑体红外通道响应一致性传递算法。针对FY-3B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发射前定标数据,将定标过程中的系统响应度进行一致性校正。结果表明,面源黑体变温阶段面源黑体校正码值在升温和降温间的一致性优于0.7 DN,辐射传递过程中基准工况下星上黑体校正码值一致性优于0.3 DN,并分析了校正方法和其他传统方法在计算星上黑体变温阶段等效黑体温度的差异性。因此,该算法保证了空间辐射基准到红外探测系统以及星上黑体辐射传递过程的辐射准确性,为有效提高真空红外辐射定标精度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遥感;红外定标;稳定性;扫描辐射计;响应度;一致性   
      106
      |
      361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283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徐寒列,胡秀清,徐娜,张里阳,漆成莉
      2023, 27(10): 2307-2317. DOI: 10.11834/jrs.20231589
      FY-3C/VIRR热红外通道精细化再定标模型的构建和精度验证
      摘要:风云三号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FY-3/VIRR)自2008年FY-3A发射以来,在轨提供了十余年的对地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大气、地表和环境产品反演、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FY-3/VIRR热红外通道的偏差特征,针对定标偏差的昼夜差异和季节变化,结合业务定标模型初步确认误差的主要来源,并分别对星上定标模型和星上黑体辐射模型进行优化,构建热红外通道精细化再定标模型。FY-3/VIRR热红外通道再定标模型直接采用二次定标方程进行星上定标,并考虑了仪器环境辐射影响。以国内外公认的高精度红外大气探测仪器(IASI)为参考仪器,基于GSICS推荐的近同时星下点观测(SNO)匹配样本,实现了精细化再定标模型的参数确定。结果表明,该精细化再定标模型对VIRR热红外通道的系统性偏差,以及偏差的昼夜差异和季节性变化均有明显的修正效果,利用精细化再定标模型重定标后的月平均偏差均在±0.3 K以内;以2018年为例,冬季昼夜差异由业务定标的0.4 K左右减小至小于0.1 K。  
      关键词: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红外定标;星上定标;精细化定标模型;再定标;星上黑体辐射模型   
      111
      |
      135
      |
      1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283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刘明绪,张升伟,何杰颖
      2023, 27(10): 2318-2326. DOI: 10.11834/jrs.20221660
      微波湿度计条带噪声的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降噪的基本思想,利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对原EEMD的条带降噪方法进行了修改,并利用该方法对风云三号C星、D星(FY-3C、FY-3D)微波湿度计(MWHS-2)实际观测亮温中的条带噪声进行了分析。其中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得到各扫描线的主成分分量,模态分解方法分解对应分量,利用各模态能量密度的差异提取出其中的噪声并去除,随后组合剩余模态重构出观测亮温,实现噪声的抑制。通过对原始算法和各类改进后的模态分解方法降噪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ICEEMDAN可有效避免EEMD中残余噪声等问题,减少重构误差。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使方差进一步降低0.020 K2,信噪比提升0.031 dB,进一步提升了算法的降噪能力。  
      关键词:风云三号;MWHS-2;微波辐射测量;数据处理;降噪;PCA;经验模态分解;条带噪声   
      583
      |
      174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5877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王振占,肖雨伟,张升伟,何杰颖,谷松岩
      2023, 27(10): 2327-2336. DOI: 10.11834/jrs.20221447
      FY-3E微波湿度计发射前定标的非线性系数在星上定标中的适用性分析
      摘要:星载微波湿度计发射前定标和在轨定标的最大不同是冷源的使用:在轨定标的冷源是宇宙冷空背景温度,通常为2.7 K,而发射前定标的冷源通常控制在80—100 K。这样通过发射前定标得到的非线性系数是否可以用于在轨定标一直是一个非常关心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在FY-3E微波湿度计发射前热真空定标中除了传统需要的冷热、变温定标源之外,另外设计了一个独立的位于180—200 K附近的定标源。利用该验证源,本文提出了三点定标公式,基于冷空不变性并通过外推到冷空亮温的模拟观测计算非线性系数。随后通过比较传统和新型非线性系数推导方法的结果,并将两组系数带入同一组数据中分析两组发射前定标系数用于在轨定标的适用性。结论表明,通过对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发现将两组非线性方法应用于同一数据集的结果存在差异,说明传统方法得到的发射前系数存在误差。并且该方法简化了发射前标定过程,提高了非线性系数用于星上标定的精度。  
      关键词:微波湿度计定标;FY-3微波湿度计;发射前定标;在轨定标;非线性系数   
      670
      |
      174
      |
      1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5602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李国荣,何玉青,胡秀清,王俊伟
      2023, 27(10): 2337-2349. DOI: 10.11834/jrs.20221585
      基于IR-MAD不变像元的风云三号光学成像仪同平台交叉定标
      摘要:现有基于稳定目标场的交叉定标方法受限于卫星同步过境人工选取定的伪不变目标且靶场光谱特性较为单一,难以进行多频次、高精度的交叉定标,而传感器的精确在轨校准对其数据产品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重加权多变量变化检测(IR-MAD)的交叉定标方法,以风云三号B星(FY-3B)光学成像仪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SI)为参考基准,展开对同平台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的交叉定标研究。该方法通过IR-MAD算法自动识别两探测器同时相场景中的不变像元,基于不变像元的反射率信息,经过光谱匹配和正交回归获得交叉定标系数。本文以FY-3B/VIRR、MERSI中国西北地区和北非地区数据展开研究,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定标斜率系数。结果表明,IR-MAD方法与业务定标、敦煌沙漠场地定标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VIRR经定标校正后与MERSI的辐射信息相对偏差优于2%,中国西北地区和北非地区获取的IR-MAD交叉定标结果吻合(多数通道优于2%)。此方法可在卫星观测场景内自动高效的选取伪不变目标,并基于所选取的伪不变目标实现交叉定标。  
      关键词: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迭代重加权多变量变化检测;不变像元;交叉定标   
      777
      |
      260
      |
      1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7887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王玮,王丽娟,郭铌,胡秀清,王玲
      2023, 27(10): 2350-2362. DOI: 10.11834/jrs.20231867
      基于哨兵卫星数据的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辐射准不变场选取与评价
      摘要:选取符合长历时遥感数据辐射定标要求的地面场地,对建立统一的辐射定标参考标准,改进卫星辐射定标精度,推动定量化产品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2018年11月—2021年10月覆盖整个研究的Sentinel-2 A/B MSI遥感数据,结合变异系数(CV)指标和Getis-Ord Gi*空间聚类方法,从时空稳定性和空间一致性两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和评价可用于历史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辐射定标的场地,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时空稳定性和空间均匀性的辐射准不变场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的西部、北部、以及沙漠南部边缘与中卫、河西走廊之间的连接处;(2)本研究通过改进场地选取方法,降低了场地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所选取16个场地的平均时空变异系数CVSR_b1-12_avg仅为1.59%;(3)研究区TNGR_1和TNGR_3场地的CVSR_b1-12_avg≤1.19%,优于国际同类场地的评价结果,且这两个场地全年平均无云天数接近300 d,具有空间面积大、时空稳定性好、地表均一、大气干洁,云雨天气少等特点,为开展历史气象卫星数据再定标研究提供了更丰富亮度的准不变定标场地。  
      关键词:沙漠;定标场;Sentinel-2;空间聚类;变异系数   
      143
      |
      181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280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研究进展

    • 何泽,李世华
      2023, 27(10): 2363-2382. DOI: 10.11834/jrs.20221701
      水稻雷达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摘要: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及时准确地获取水稻种植面积和长势信息,可以为田间耕作管理和农业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不受气象干扰,能敏锐地响应水稻植株发育和土壤水分变化,是多云雾地区水稻生长监测的重要数据源。水稻雷达遥感研究的成果丰富但脉络复杂,有必要结合关键问题和主要方法,对水稻雷达遥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进行梳理和分析。本文在整理统计国内外(1991年—2021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水稻雷达遥感的关键问题概括为种植面积提取、生理参数反演、物候与熟制识别3大焦点,将监测方法提炼为数理分析、机器学习和多源协同3条主线。其中,种植面积提取概括为4种思路:时序变化分析、机器学习、面向对象分类和多源协同,生理参数反演总结为5种算法:经验模型、物理模型、半经验模型、数据同化和多源协同,物候与熟制识别归纳为两种策略:时序检测和机器学习。从数据属性和模型结构的角度,介绍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阐述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结合SAR成像性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态势,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指出水稻雷达遥感监测尚有3大难题亟待解决:(1)破碎地块和复杂地形;(2)稻田栽培条件多样;(3)季候异步和轮作间作。今后研究应重点关注:(1)依赖更少先验信息的种植面积精细识别;(2)顾及建模效率与精度的生理参数动态反演;(3)结合生长机理和时序观测的物候熟制自动识别。上述课题的发展,将有效提升水稻雷达遥感监测的时空精度。  
      关键词:SAR;水稻;种植面积;生理参数;物候;熟制   
      1721
      |
      712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55851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模型与方法

    • 肖如林,高吉喜,刘爱军,侯鹏,张文国,杨勇,李运保,付卓,靳川平,杨栩,郑淑华,殷守敬
      2023, 27(10): 2383-2394. DOI: 10.11834/jrs.20222099
      多尺度特征和多模型相融合的草原区牧畜遥感监测
      摘要:超载过牧是中国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载畜情况是评估草畜平衡的关键。面向牧畜高效、精准监管工作需求,针对牧畜“小(微)目标”监测的痛点难点,基于亚米级卫星遥感数据,综合利用牧畜“点”特征、“群”特征、“移动不固定”特征等多种特征,融合深度学习、面向对象等多种识别技术方法,构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和多模型方法相融合的牧畜高分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牧畜弱信号的有效增强、“牧畜群”和“牧畜斑点”的分阶段检测与相互融合增强,实现了对牧畜群分布、牧畜斑点分布和牧畜群规模的监测提取,推动牧畜卫星遥感监测向“点数”式精细化监测迈进。锡林郭勒草原区域监测实验数据显示,模型检出率约0.802,误检率约0.244,具有较好效果。该方法的应用,可为草原区载畜情况的监测监管提供支撑,也可为其他“小(微)目标”的遥感监测提供借鉴;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业务应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牧畜;遥感;载畜;草原;小(微)目标   
      895
      |
      437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8509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吴凯,纪策,骆磊,王心源
      2023, 27(10): 2395-2405. DOI: 10.11834/jrs.20210553
      面向地球固体潮广域观测的空间技术发展综合分析
      摘要:地球固体潮的观测和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地面台站分布稀疏且不均匀,且不同台站的观测结果受局地环境影响,难以实现大尺度时间一致空间连续的固体潮观测,固体潮广域观测需要依赖空间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模拟得到了固体潮全球尺度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这些特征出发讨论了与固体潮观测相匹配的空间技术,主要包括重力卫星数据解算时变地球重力场能力以及InSAR技术的广域地面点位移监测能力。然后就InSAR技术在时间基线和测绘带宽度上的需求,对低轨、倾斜同步卫星轨道、月基3种对地观测平台进行模拟,定性和定量地对比分析了各平台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新一代重力卫星组网和新的遥感对地观测概念平台均具备固体潮广域观测潜力,其中月基InSAR可以发展成为最理想手段,各类空间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月基平台失相干时段提供一定补充,实现优势互补。  
      关键词:地球固体潮;空间技术;轨道星历;广域观测;地球科学   
      639
      |
      204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7049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李思慧,董杰,张路,廖明生
      2023, 27(10): 2406-2417. DOI: 10.11834/jrs.20221736
      时序InSAR对流层大气延迟改正的相位堆叠方法
      摘要:对流层大气延迟一直是限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技术形变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含有共同日期的干涉相位也包含相同的大气延迟相位分量这一事实,相位堆叠CSS(Common Scene Stacking)方法采用叠加求和的方式来估计共有日期的大气延迟相位,并通过迭代运算提高估计精度,具有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的优势。本文对CSS方法估算出的大气延迟相位进行空间低通滤波,并将相位解缠与CSS大气延迟相位估计进行迭代运算,改善形变估计结果。首先,基于模拟数据分析了迭代次数和时间窗口尺寸对CSS方法对流层大气延迟改正效果的影响;然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真实SAR数据,分析了不同大小的时间窗口对改正结果的影响,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大气延迟改正结果,改正后空间相位标准差平均降低了62%,稳定点的时间序列标准差平均降低了58%。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时间序列InSAR;对流层大气延迟;相位堆叠方法;参数设置;形变估计   
      1212
      |
      437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4905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朱芳,司福祺,周海金,赵敏杰,窦科,罗宇涵,詹锴
      2023, 27(10): 2418-2430. DOI: 10.11834/jrs.20231649
      SCIAMACHY临边散射探测的切高校正及敏感性研究
      摘要:针对临边紫外—可见光散射探测仪器在指向过程中由于失准等原因产生的切线高度偏移,提出一种基于UV窄波段的切线高度反演THRUNB(Tangent Height Retrieved by UV Narrow Bands)方法用于校正SCIAMACHY临边辐射切线高度。THRUNB方法通过分析多个紫外波段的临边辐射廓线形状和工程指向信息对切高修正的影响,提出窄波段(300—305 nm)和新的工程切高(43、46、49、52和55 km)使测量矢量即保持较全灵敏度又减少维数。同时采用最优估计算法结合SCIATRAN模型,从临边辐射反演切高偏差。实验结果表明THRUNB法比TRUE (Tangent height Retrieved by UV-B Exploitation)方法进行切高校正的平均精度提高了45%,而算法的运行时间减少了20%。与ESA提供的SCIAMACHY L1B切高信息相比,切高校正的平均偏差小于150 m,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仪器指向信息错误引起的切高偏差。与Bremen大学提供的SCIAMACHY v3.5的臭氧廓线产品相比,切高校正后的臭氧廓线反演平均误差在13—38 km范围内小于10%;而未校正的臭氧廓线反演误差在该范围内高达22%,说明切高校正能够提高后期大气痕量气体廓线反演的准确度。同时,研究了大气压强、温度和臭氧廓线对切线高度反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效的臭氧和中性密度廓线是切线高度校正的关键。  
      关键词:临边辐射;切线高度;校正;膝点法;臭氧廓线;大气遥感   
      85
      |
      176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280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 张庭苇,张王菲,张永鑫,黄国然
      2023, 27(10): 2431-2444. DOI: 10.11834/jrs.20211335
      基于贝叶斯模型的森林高度极化干涉SAR反演不确定性分析
      摘要: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已被广泛用于森林高度的反演,正确评估模型输入参数、模型假设、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引起的不确定性是提高基于PolInSAR技术森林高度反演精度及准确性的关键之一。本文以贝叶斯模型为基础,以模拟的L波段PolInSAR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基于贝叶斯模型确定了随机体散射RVoG(Random Volume over Ground)模型输入参数引起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先验知识(成像中森林高度的值)对RVoG模型的消光系数进行“固定”,并反演了森林高度;然后基于RVoG模型反演结果及贝叶斯后验采样分析,讨论了树种、森林密度、地面粗糙度及土壤含水量四个因子变化引起的森林高度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L波段的PolInSAR模拟数据,采用RVoG模型进行森林高度反演时,使用先验知识对消光值进行固定可大大降低森林高度反演的不确定性;四个因子中,树种和森林密度引起的不确定性较显著,然后为地面粗糙度,最后为土壤含水量。阔叶林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明显高于针叶林;森林密度从150株/hm²增至1200株/hm²时,其标准误最高可下降67.5%;在针叶林纯林和阔叶林纯林中,地面粗糙度与反演结果的标准误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引起的不确定性最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关键词:PolInSAR;RVoG;森林高度;树种;森林密度;地面粗糙度;土壤含水量   
      810
      |
      284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4152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遥感小百科

    • 阎广建,谢天,穆西晗
      2023, 27(10): 2445-2448. DOI: 10.11834/jrs.20233403
      辐射物理量概念介绍
        
      344
      |
      332
      |
      0
      <HTML>
      <网络PDF><Enhance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7283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5
    0